|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行时】上海驻酒专家讲科普——崴脚了怎么办?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康复发表时间:2024-12-30 21:11 什么是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超过其活动度时,引起的关节周围韧带拉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严重者甚至会导致韧带附着点处的骨质撕脱。 广义的踝关节扭伤包括外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高位踝关节扭伤)。其中85%的踝关节扭伤为外侧副韧带损伤,因踝关节过度跖屈内翻导致。 踝关节扭伤是发病率最高的运动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10%~30%。该损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达1/10000人每天。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 运动人群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时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尤其在具有反复跳跃、经常变向或在不平道路上跑步等特点的运动项目中踝关节扭伤的发病率较高,比如篮球、排球、足球和越野跑等。爱美的女士穿高跟鞋或厚底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或者下台阶时思想不集中脚踏空也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此外既往曾有踝关节扭伤史的人群,外侧踝关节扭伤再发率为11.9%。 踝关节扭伤有哪些表现? 如果出现了踝关节局部的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皮肤温度升高,被动活动踝关节后疼痛加重,踝关节活动受限,患足不能负重和行走时,这时就要高度怀疑有踝关节扭伤了。 何种类型的踝关节扭伤必须就诊? 很多时候大家觉得踝关节扭伤是小事,自行简单处理即可,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还是建议您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哦。 1、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和/或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此时肿胀疼痛、压痛位于内踝前下方或下方(内侧副韧带损伤)、外踝前方或踝关节近端(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可自行判断。 2、高度怀疑合并骨折,需完善X线片检查 采用渥太华踝关节准则判断: ①外踝踝尖或后缘至腓骨远端上6cm处压痛 ②内踝踝尖或后缘至胫骨远端上6cm处压痛 ③足舟骨压痛 ④第五跖骨基底部压痛 ⑤伤后即刻及休息数小时后均不能负重行走4步:如果患者能对每只脚转移重心2次(走4步),即使是跛行也视为能够负重。 以上五点满足其中任何一点,建议完善X线片排除骨折。 3、Ⅱ级和Ⅲ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Ⅰ级损伤:韧带轻度拉伸,存在微观撕裂。患者有轻度疼痛、肿胀和压痛。检查中无关节不稳,患者能够负重和行走,只伴轻微疼痛。 Ⅱ级损伤:韧带不完全撕裂。患者有中度疼痛、肿胀、压痛和瘀斑。检查可见轻至中度关节不稳、关节活动度受到一定限制,且有功能损失。负重和行走时疼痛明显。 Ⅲ级损伤:一条或多条韧带完全撕裂。患者有重度疼痛、肿胀、压痛和瘀斑。检查可见明显的机械性关节不稳,以及严重的功能和活动度下降。患者可能无法负重和行走。 简单来说,如果患者受伤后负重和步行时疼痛明显,甚至无法行走,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原则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原则目前已经更新为PEACE&LOVE原则(2019年版)。这两个首字母缩写(PEACE和LOVE)包含了从损伤后急性处理到后续恢复的软组织损伤管理的全部内容。 PEACE: P-保护: 轻度(Ⅰ级)外侧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受伤后推荐用弹力绷带或软性护踝进行软保护,无需夹板支具固定。 E-抬高患肢: 理想状态下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比如躺在床上并在小腿及足踝下方放置几个枕头垫高。膝关节伸直自然放松,最好不要让膝关节悬空。一般维持48~72h直至肿胀消退。 A-避免抗炎治疗和冰敷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用于镇痛。但使用药物抑制炎症过程可能会对愈合过程造成损害。如果疼痛在能够忍受的范围内,建议受伤后的前48~72小时能不用抗炎的药物就尽量不要用。 既往的处理准则中推荐使用冰敷进行消肿和止痛,但最新的PEACE&LOVE原则中不建议冰敷。文献显示冰敷可能会破坏炎症反应,影响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建。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损伤发生后的72小时内不要用温水泡脚,不要使用红花油或者推拿按摩踝关节。 C-加压包扎 可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阻止继续出血、预防踝关节进行性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影响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使下肢远端缺血或回流不畅。一般加压48h~72h。 E-教育 让患者了解到急性损伤后治疗内容及注意事项,对功能的恢复进程有正确的认知。 此外肌内效贴扎技术也是早期处理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作用包括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消除肿胀,稳定踝关节。 LOVE: L-承重 如果踝关节疼痛肿胀消退,可以逐步恢复负重和活动。负重的时间介入节点和负重量取决于损伤的程度以及症状的轻重。 O-乐观 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会阻碍恢复运动的积极性。只有乐观向上,积极面对,才有利于功能恢复。 V-血液循环 适当的有氧心肺运动会刺激血液循环,增加流向受伤组织的血液,改善局部血供,加快组织修复。 E-运动 物理治疗是踝关节扭伤的主要康复方法。一旦急性期肿胀和疼痛消退以后,应当尽早开始踝关节活动度练习。康复治疗的强度随着肌力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的加入而逐渐增加。功能锻炼对于帮助恢复活动和预防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和复发性损伤非常重要。 【第一阶段 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训练】 包括踝关节跖屈、背伸和旋转。受伤后24~48h开始,一共持续3-7天,具体取决于扭伤的严重程度。一旦踝关节无痛且活动自如,就可以停止。训练方式包括足画圈练习和写字母练习。每次2~3分钟,每天3次。 足画圈练习:坐位下患侧小腿放在椅子上,患足悬空,然后旋转踝关节画圈。 写字母练习:坐位下用患足大踇趾描摹字母表(大写和小写)。 【第二阶段平衡功能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肌力训练】 一旦受伤的踝关节可以单腿负重,且疼痛不明显时就可以进行这一阶段的训练,通常在受伤后3~5天开始,直至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单腿负重训练:患侧下肢单腿负重站立1分钟,每次2组。每天3次。注意循序渐进增加难度(光脚站立、站在平衡垫上等)。 肌力训练:坐位下进行。患足外侧靠墙或其他固定的、大的物体,足背向外靠墙旋转(即外翻踝关节),保持15秒,重复两次(共3组);患足内侧靠在坚固的桌腿或其他固定的物体,足背向内靠着物体旋转(即内翻踝关节),保持15秒,重复两次(共3组);将健足的脚后跟放在患足的中足上,保持患足的足跟在地面上,抬起前足(即背屈踝关节)来抵抗健足施加的阻力,保持15秒,重复两次(共3组);抬起患足后跟,用前脚掌推地(即跖屈踝关节),保持15秒,重复两次(共3组),每天2次。 【第三阶段 牵伸训练】 在受伤后的第5~10天进行,直至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利用毛巾牵伸小腿三头肌和跟腱:坐在地板上保持患侧下肢伸直,在脚掌上缠绕一条小毛巾(无弹性),在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的同时,将毛巾拉向自己,牵伸小腿三头肌。保持30~45秒,重复3次(共4组)。在两次牵伸之间,花30秒的时间最大程度跖屈踝关节,然后尽力向下向内(内翻),再向上向外(外翻)活动踝关节,每次10秒。每天做2次完整的练习。 立位自我牵伸训练:以牵伸左小腿为例,面对墙站立,与墙面的距离略远于上肢的长度,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掌平放在墙上,与肩同高,与肩同宽。右腿向前迈一步,右膝屈曲。保持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左膝轻微屈曲,直到感觉左小腿肌肉有拉伸感,整个过程应无不适感。如果感觉不到左小腿肌肉有拉伸感,继续屈曲右膝。保持这个姿势10~30秒。伸直左膝关节,继续重复牵伸10~30秒。回到起始位置,换另一条腿重复。每条腿交替牵伸至少3~5次。 如何预防踝关节扭伤? 最后给大家强调,未雨绸缪总强于亡羊补牢。预防踝关节扭伤比治疗踝关节扭伤意义更重大。平时尽量穿平底鞋或选择平整的路面走路;走路专心,不看手机;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运动鞋;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并穿戴护踝;注意踝周肌肉力量、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的训练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帮助预防踝关节扭伤。 |